宠物右侧胸骨旁短轴肺动脉切面超声扫查要点及分析
一、扫查定位与操作手法
体位与探头放置
宠物取右侧卧位,前肢伸展以充分暴露胸腔。
探头置于右侧第4肋间,探头中心束垂直于左心室长轴,通过轻微旋转和倾斜探头(通常与胸壁保持60°-90°夹角),获得肺动脉短轴切面。
关键调整技巧
探头旋转:从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开始,顺时针旋转探头约30°-45°,使声束指向肺动脉根部。
深度与焦点:调整深度至显示心基部结构(如主动脉、肺动脉、左心房),焦点置于肺动脉瓣环水平以优化分辨率。
动态扫查:结合呼吸运动轻微移动探头,确保肺动脉瓣、肺动脉干及分支清晰显示。
二、目标结构识别与评估
核心解剖结构
肺动脉瓣:观察瓣膜形态(是否增厚、融合)、开放幅度(正常应完全开放)及运动同步性。
肺动脉干与分支:测量内径(正常应与主动脉内径相近),评估是否存在扩张或狭窄后扩张。
左心房与左心耳:在切面下方识别“鲸鱼征”(左心房为鲸鱼身体,左心耳为鳍),评估大小及形态。
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
肺动脉狭窄:
瓣膜增厚、开放受限,肺动脉干内径减小,彩色多普勒显示湍流(五彩镶嵌征)。
严重狭窄时,右心室肥厚、室间隔反向运动(D字征)。
肺动脉高压:
肺动脉干增宽(PA:AO比值>1.15),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加(>2.8m/s)。
肺动脉栓塞:
肺动脉干或分支内异常回声(血栓),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中断或充盈缺损。
三、多普勒超声应用
脉冲波多普勒(PW)
取样容积置于肺动脉瓣开口处,测量肺动脉血流速度及加速时间(AT)、射血时间(ET),计算AT/ET比值(正常>0.33.狭窄时降低)。
评估肺动脉反流:取样容积置于肺动脉瓣环水平,测量反流速度及压差。
连续波多普勒(CW)
用于测量高速血流(如严重肺动脉狭窄),获取最大血流速度及压力梯度(PG=4V²,V为峰值速度)。
狭窄分级:
轻度:PG<50mmHg
中度:PG 50-75mmHg
重度:PG>75mmHg
彩色多普勒(CD)
观察肺动脉血流方向及分布,狭窄时显示湍流(五彩镶嵌征),反流时显示蓝色反流束。
评估分流:如房间隔缺损(ASD)或室间隔缺损(VSD)导致的左向右分流。
四、临床应用与病例分析
先天性肺动脉狭窄
病例表现:斗牛犬、吉娃娃等品种常见,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。
超声特征:肺动脉瓣增厚、开放受限,肺动脉干狭窄后扩张,彩色多普勒显示湍流。
治疗与预后:轻度狭窄无需干预,重度狭窄需球囊扩张术,预后良好(扩张后PG降低>50%视为有效)。
肺动脉高压
病例表现:继发于左心疾病、慢性肺病或寄生虫感染(如心丝虫病),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、晕厥。
超声特征:肺动脉干增宽,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加,右心室肥厚。
治疗与预后:针对原发病治疗(如驱虫、氧疗),使用肺动脉扩张剂(如西地那非),预后取决于病因及严重程度。
肺动脉栓塞
病例表现:突发呼吸困难、胸痛,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。
超声特征:肺动脉干或分支内血栓回声,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中断。
治疗与预后:溶栓治疗(如尿激酶),预后取决于栓塞范围及治疗时机。
五、操作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
图像质量优化
调整增益、时间增益补偿(TGC)以均匀显示心脏结构。
使用谐波成像技术减少伪影,提高分辨率。
避免常见误区
探头角度误差:确保探头与胸壁夹角稳定,避免声束偏移导致测量偏差。
结构混淆:区分肺动脉与主动脉(主动脉显示“奔驰征”,肺动脉瓣朝向肺动脉壁运动)。
多普勒取样误差:PW取样容积应置于血流中心,避免靠近瓣膜或血管壁。
动态评估与综合判断
结合M型超声评估右心室功能(如三尖瓣环位移幅度)。
联合其他切面(如左心长轴、四腔心切面)全面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。